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点 >> 初中语文知识点 >> 内容

基础知识:综合性学习

时间:2013-12-09 23:30:07 点击:

  核心提示:知识点总结课标在“综合性学习”中规定: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知识点总结

        课标在“综合性学习”中规定: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由此可见,语文综合实践体现了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而中考的着眼点主要也就放在了“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的考查上。

        梳理语文教材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专题,大致分为七类:

        1、体验成长类:

             《这就是我》、《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成长的烦恼》、《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乘着音乐的翅膀》

        2、自然风情类:

            《寻觅春天的踪迹》、《感受自然》、《背起行囊走四方》、《说不尽的桥》、《黄河,母亲河》《雨的诉说》

        3、语言文学类:

           《好读书,读好书》、《漫游语文世界》、《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走上辩论舞台》

        4、历史、文化类: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到民间采风去》、《脚踏一方土》、《马的世界》、《戏曲大舞台》、《莲文化的魅力》

        5、专题探究类(热门话题类):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关注我们的社区》、《我也追“星”》、《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漫话探险》

        6、科技生活类:《科海泛舟》、《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

        7、其他类:《怎样搜集资料》

常见考法

        题型分析:综合性学习内容包罗万象,一般是确立一个主题,进行系列活动。主要的考查方式有:
  1.与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设计调查方式,写出调查结果,介绍名著内容等。
  2.与地域文化联系起来,介绍家乡名人,关注家乡建设,彰显城市精神。
  3.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劝说、辩论。
  4.围绕某一名人进行系列活动。
  考查形式:取刊名、网名,发邮件、帖子,写颁奖词、串联词、创刊词、导游词,拟标语、广告词、对联,完成调查报告,设计活动方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出谋划策、提建议,或者以图表分析转述的形式出现,或者转述图表所包含的内容,或者探究现象,等等。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题将引导同学们在生活中关注语文,在语文中关注生活。基础性和综合性紧密结合,生活化和实用化紧密结合,人文性和时代性紧密结合,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紧密结合,是今后综合性学习题命题的主要发展方向。
  解题思路点示:综合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为了能很好地完成综合性学习内容,平时就要多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为答题准备一些实际经验,比如:搜集家乡的名人逸事、名优特产信息,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模拟辩论会,做主持人;出黑板报;写编者按;等。特别要关注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并力求拥有自己的看法,比如:2008年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是“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2009年关注的热点话题比较庞杂,如“读书月”“地球一小时”“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关注民俗民风”“国庆六十周年”等等。
  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要求,有针对性地答题。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学习题中,关于地方名人的姓名、事迹以及名优特产、风景名胜等的回答,要准确明了,不能张冠李戴;为家乡写标语、提建议时,要满含热爱家乡的情感,歌颂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与口语交际题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学习题,答题时要遵循口语交际的特点,注意语言要与场合、人物的身份相符,表述简明连贯得体;与名著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学习题,要按照名著的要求来回答;至于取网名、刊物名,写广告标语等,主要遵循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原则来答题。

误区提醒

        例 综合性学习(含1~3题,8分)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
  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故乡》C.《父亲的病》D.《二十四孝图》
  2.拟串联词
  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画龙点睛,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到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
  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五猖会》,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
  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60~90字)(3分)                             
  3.探究名言
  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3分)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答案:1.B       2.示例:刚才小洋带领我们体会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他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下面让我们跟随小云去认识一位在封建科举教育的毒害下走向死亡的读书人——孔乙己。(符合串联词要求,能围绕作品内容表述,语言简明流畅即可) 3.示例:爱憎分明;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索)。(意对即可)

       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积累(作家作品及体裁辨识)、情境表达和概括探究的能力。
       第1题,考查的是阅读积累,属基础层级考查。考生答题时可能由于对作品体裁辨识不清,而造成误选。初中语文教材中,我们接触到的鲁迅作品主要出自四部选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集《呐喊》(如《故乡》《社戏》《孔乙己》),散文诗集《野草》(如《风筝》《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集》(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应联系作品的主题与体裁,对其出处予以相应的积累,而不是机械性的记忆。《故乡》的创作,不免会有作者自身生活体验的融入,甚至有对往日生活的回忆,但它是以往日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因此不可将其等同为回忆性散文,而归入《朝花夕拾》中。
  第2题,考查情境表达,融作品阅读、内容概括、语言表述于一体。写串联词,对于初三毕业生并不陌生,加之题干中有对“串联词”特点及功用的解说,相信同学们都能把握得来。易误处在于,有些考生因为平时只是泛泛阅读,不能对作品内容予以准确概括,从而出现与作品情节不符,甚至张冠李戴的表述。
  第3题,考查对信息的提炼、概括能力,属探究性考点。答题要领是认真品读每一则名言,先将自己的概括写下来;然后求同存异,予以分析概括。如,第二条和第五条的共通之处在于“珍惜时间”;第二条与第四条都寓含“勤奋努力”之意;第三条与第四条,则都倡导一种“实践”“探索”的精神。这道题的易误处在于,有些考生不能通盘考虑,只答一半,比如第一条名言,如果根据“俯首甘为孺子牛”提炼出“甘于奉献”,这样的回答便失之片面。或者不能深入地比较、探究,只写出名言的浅层意思,比如看过第二条名言后便答出“不计享受”等不得要领的概括。

【典型例题透视】

  例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1分)
  【示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 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3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                              
  节日习俗: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就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看法:                              (2分)
  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                              。(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1分)

  答案:1.A.中秋节 B.重阳节 2.屈原投江;吃粽子、插艾叶(艾叶也叫青艾、艾草) 3.看法示例: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观点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宣传标语示例:彰显民族文化瑰宝;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透视: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性实践考查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积累、表达等多种能力。整个题目围绕节日的文化常识及其相关的人物信息、文化积淀展开,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关注民风民俗,关注生活,关注传统文化。此题很好地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第1题“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考查的是考生的文化积淀,考生不仅要熟悉一些有关节日的诗词,更要熟知每个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以及节日的由来。比如:中秋节望月思乡盼团圆,重阳节登高望远怀亲人,清明节扫墓踏青寄哀思,等等。同学们只要在平时多积累、多了解,解答这类题目并不难。第2题考查的是对节日习俗的了解程度。作为一个中国学生,生活在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耳闻目睹之间,便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民风民俗,既是生活的积累,也是文化的传承。像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佩戴五彩线这样的事情,就应该是同学们生活中正在发生的故事吧。第3题系情境表达题,主要是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发表观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宣传标语的拟写,实际上是把修辞方法对偶也综合到了考查的内容中。答题时,要注意分析运用。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本类推荐
  • 没有
本类固顶
  • 没有
  • 教育杏坛(www.edu910.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m8284@126.com 站长QQ:734875680 浙ICP备140127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